当前位置:首页 > 口腔知识 > 正文

口腔解剖重点知识(口腔的解剖结构图及名称)

今天给各位分享口腔解剖重点知识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口腔的解剖结构图及名称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口腔解剖学(数据)

1、乳牙萌出顺序:A BDCE 。恒牙萌出顺序:6 1 2下3 4 5 上3 7 8。3条或3条以上发育沟的汇合处叫点隙。多数牙由4个生长叶发育而成,少数为5个生长叶。

2、电测法的理论基础牙周膜与口腔黏膜间的电阻恒定值为5Ω,牙髓电测值最大值是80。

口腔解剖重点知识(口腔的解剖结构图及名称)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在口底正中线上有一粘膜皱襞叫舌系带,连于下颌牙龈内面和舌下面之间。系带的两侧各有一粘膜隆起叫舌下肉阜,是下颌下腺和舌下腺导管的开口处。腭palate构成口腔的顶壁,包括硬腭(前2/3)和软腭(后1/3)两部分。

4、上皮:为复层鳞状上皮,其表层通常为正角化或不全角化,上皮钉突狭长而密集,加强了上皮和固有层的连接。(1)龈沟上皮:牙龈上皮越过龈缘向龈沟内延续并覆盖子龈沟外壁的部分。

5、口臭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不但自己感觉不舒服,也常使他人感到厌恶。口臭是由多方面原因引起的:1)口腔疾病或口腔卫生差:龋病、牙龈炎、牙周炎、牙结石及软垢等;不刷牙漱口或刷牙不彻底以及戴假牙注意清洁等。

口腔解剖重点知识(口腔的解剖结构图及名称)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解剖指导:口腔各壁结构简述

1、口腔由口腔黏膜、舌、牙齿、唇、腭等构成。口腔黏膜:口腔黏膜是口腔内壁主要组成部分,由上皮细胞、下皮细胞、淋巴细胞和纤维组织等构成。舌:舌是口腔内最大的器官,具有品尝、咀嚼和***吞咽食物作用

2、腭(口腔的上膛)的后部,由结缔组织和肌肉构成。指口腔上壁的后1/3,主要由肌、肌腱和黏膜构成。附着于硬腭后缘,向后下方延伸,为腭的能活动部分,又名腭帆。主要由黏膜、黏膜下层组织、腭腱膜及腭肌所组成,厚约1cm。

3、位时,口腔前庭主要在其后部经翼下颌皱襞与最后磨牙远中面之间的空隙与固有口腔相通。在牙关系闭或颌间固定患者,可经此空隙输入流体营养物质。在口腔前庭各壁上,可见以下具有临床意义的表面解剖标志。

口腔解剖重点知识(口腔的解剖结构图及名称)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4、口腔的前壁为唇、侧壁为颊、顶为腭、口腔底为黏膜和肌等结构。

5、口腔的结构是:口(独体结构)腔(左右结构)。口腔的结构是:口(独体结构)腔(左右结构)。注音是:ㄎㄡˇㄑ一ㄤ。词性是:名词。拼音是:kǒuqiāng。

6、上皮:为复层鳞状上皮,其表层通常为正角化或不全角化,上皮钉突狭长而密集,加强了上皮和固有层的连接。(1)龈沟上皮:牙龈上皮越过龈缘向龈沟内延续并覆盖子龈沟外壁的部分。

2019年口腔医师考试口腔解剖生理学考点:上颌第一前磨牙

远中颊尖三角嵴与近中舌尖三角嵴在牙合面中央相连,形成斜嵴。斜嵴为上颌第一磨牙的解剖特征。由斜嵴将窝分为近、远中窝,近中窝较大,又称中央窝。有三条发育沟:颊沟、近中沟和远中舌沟。

(5)牙根:长而粗壮的单根,近颈部的横断面呈圆三角形,根尖略向远中弯曲。根长约为冠长的两倍。

上颌第一磨牙:牙冠颌面呈斜方形,4个牙尖,近舌尖和远颊尖有斜嵴。冠方宽大而牙颈部明显缩窄。3个根。通常3~4个根管,近颊根可能有MB2。下颌第一磨牙:牙冠颌面呈长方形,4个半牙尖(远颊多半个尖)。

远中根有时又分为颊、舌两根,此型约占22%。

下颌第一前磨牙:牙根多为单根,5%为双根。单根扁,颊舌径近远中径。根尖1/3分叉者为颊舌向分根 下颌第二前磨牙:与下颌第一前磨牙类似 上颌第一前磨牙单双根均常见。

牙冠形态的生理意义 1)切缘与牙合面:咬合时上下牙的尖窝相对,沟嵴相合;前牙切嵴对刃时则是两嵴相对,这样的形态在咀嚼时可对食物起联合切割或杵臼的作用,有利于提高血嚼效率。

口腔执业医师生理学:牙龈的表面解剖结构

上皮:为复层鳞状上皮,其表层通常为正角化或不全角化,上皮钉突狭长而密集,加强了上皮和固有层的连接。(1)龈沟上皮:牙龈上皮越过龈缘向龈沟内延续并覆盖子龈沟外壁的部分。

牙龈(gingiva):是包围和覆盖在牙颈部和牙槽嵴的口腔黏膜,呈浅粉红色,坚韧而不活动。

牙龈指紧贴于牙颈周围及邻近的牙槽骨上淡红色的结构,由复层扁平上皮及固有层组成。是口腔黏膜的一部分,血管丰富,呈淡红色,坚韧而有弹性,因缺乏黏膜下层,直接与骨膜紧密相连,故牙龈不能移动。老年人的牙龈常萎缩,牙颈外露。

本质:牙本质(dentin)构成牙的主体,包绕着牙髓腔。牙本质主要由牙本质小管(dentinal tubule)与间质构成。牙本质小管从牙髓腔面向周围呈放射状走行,愈向周边愈细,且有分支吻合。

口腔执业医师口腔解剖生理学考点:(牙合)与颌位

1、颌位指下颌骨相对于上颌骨或颅骨的位置关系。由于下颌骨位置的变化,可产生不同的颌位,其中有重复性、又有临床意义的有三种颌位(牙尖交错位、后退接触位、下颌姿势位)和正中关系。

2、(1)颊面:约呈梯形,近远中径大于牙合颈径。牙合缘长于颈缘,近中缘直,远中缘突。牙合缘可见三个牙尖,即近中颊尖、远中颊尖和远中尖。有颊沟和远中颊沟通过牙尖之间,颊沟的末端形成点隙。外形高点在颈1/3。

3、***用哥特氏弓描记法确定颌位关系时。下颌位于哥特氏弓描记轨迹顶点时的颌位是正中关系位。哥特式弓描记法:即确定颌位关系时于上下(牙合)托前方各装一约2mm长的柄,分别有一与之垂直的描记针,和与针相对的盘。

解剖学口腔的位置分布形态特点功能简要说明?

1、颌面部根据其解剖特点和临床应用的需要,可分为下述各区:1.眶部,2.颧部,3.耳部,鼻部,5.眶下部,6.唇部,7.颊部,8.咬肌部,9.腮腺部,10.颏部,11.颏下部,12.颌下部。

2、从牙尖交错位,下颌向后移动1mm,是髁突位于关节窝的功能最后位置,是下颌的生理性最后位,又称后退接触位。息止颌间隙又称自由间隙,约为1-3mm或者是2-3mm,10%的人ICP与RCP为同一位(牙尖交错位和后退接触位)。

3、下颌第一磨牙的解剖形态特征为:颊面:呈梯形,牙合缘长于颈缘,近中缘直,远中缘突。颊面可见两个颊尖和部分远中尖,有颊沟和远颊沟之间通过牙尖之间,颊沟的末端形成一个点形凹陷。

口腔解剖重点知识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口腔的解剖结构图及名称、口腔解剖重点知识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